免責聲明

本網頁僅屬個人網誌,當中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供參考用途。 本網誌內容並不打算亦不會向任何人提供買賣任何證券或期貨之投資意見或任何財務、法律、會計或稅務建議,因此不應把本網誌內容當作建議而予以倚賴。 任何指示性報價、披露資料或分析乃按本網誌作者秉誠作出之假設及參數而編制,並不構成任何財務、法律、會計或稅務建議。 本網誌所使用之假設及參數並非在合理條件下唯一可選取者,故此本網誌作者概不表示或保證任何數據均屬合理、完整、可靠、準確、具時效或適用於任何用途,並且不表示或保證所顯示之任何表現或回報今後將能達致。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回報之保證。 對於任何援引資料作出投資而引致的損失,作者概不負責。 本網誌中提到的公司名稱或其商標,均屬於其合法註冊之公司所擁有,而其中所引用的網站畫面或圖片的著作權分屬各相關著作權持有人所擁有,本網誌僅作介紹之用,絕無侵權或影射之意。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破解小股民的迷思(一)--投行的一些主要業務和賺錢途徑

轉載自 <<窮人一出世就係輸家?從唐樓劏房走到投資銀行i-bank>>一書


  我間中都會聽到散戶說:「某某投行要掃貨呀嘛,所以某某股票狂升。」,又或者「大戶玩嘢呀,所以沽咗好多貨,玩殘我呢個散戶喇。」、「大鱷可能有陰謀呀,同時掛著同一隻股票的買盤和賣盤。」諸如此類的說話。未入行前,我也對金融業巨頭、大行有些誤解。

  入職後,第一時間最想學習的是投行內賺大錢的交易策略,學返一招半式,在市場上「炒返兩味」,應該都夠我發達吧?

  但現實是,投行賺錢的方法和很多行外人或散戶所想像的很不同。他們一般都不是單靠單方面買升或買跌,像散戶般「炒」股票來賺錢。

一些主要業務和賺錢途徑

  金融海嘯後,歐美政府嚴格規管投資銀行業務。很多投資銀行已再沒有用自己的資金進行買賣的自營坐盤交易 (Proprietary Trading,簡稱Prop Trading) 。我工作的投行也關閉了「炒房」。但除了Prop Trading外,與交易/經紀有關的業務,還有不少途徑可以賺錢。


  簡單說說幾個例子:

1. 結構性產品:機構性或專業客戶可能有時需要一些結構性產品,例如Accumulator。投行收到「柯打」(Order) 要砌一件結構性產品給客戶的話,交易員會在市場上買賣結構性產品背後的資產/證券 (Underlying Assets) ,並為持倉做對沖。賣出的結構性產品價錢會比買入背後的資產的成本高,賺取差價。

2. 經紀業務:不少客戶如對沖基金、機構投資者都不是交易所的會員,他們需要透過經紀行去買賣股票。而投資銀行就可從這些交易中賺取佣金、手續費等。投行借貨給客戶,如對沖基金,亦會收利息。

3. 電腦交易策略和數據服務 (Analytics):這可以說是經紀業務中的增值服務。由於不少機構投資者,買賣股票的交易額不小,一大單價值幾千萬的買盤,容易造成市場衝擊 (Market Impact),拉高市價,增加交易成本。所以投資銀行會設計一些電腦演算法或策略,去協助買賣股票,減低交易成本。投行亦會提供一些交易前和交易後的分析的相關數據。客戶使用這些服務,一般都需付費。


  Bulge Bracket級數較大型投資銀行還有更多其他賺錢的業務, 如為公司上市、證券包銷等等。不要以為投資銀行就是單靠投資來賺大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